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한국어 | 日本語
2019年12月2日 08時01分
Share:
精準狠!收購博安生物,綠葉製藥劍指千億美元生物藥市場

香港, 2019年12月2日 - (亞太商訊) - 綠葉製藥收購博安生物,引起市場較大反響。

(博安生物在研產品:生物類似藥)

(博安生物在研產品:創新抗體)

一向以“優質買手”著稱的綠葉製藥,此次下手可謂“精準狠”!為什麼綠葉製藥要在這個時候大手筆買入博安生物?背後的邏輯我們一起來捋一捋:

前不久,LY03004生產基地零缺陷通過美國FDA PAI檢查的新聞備受業界關注,意味著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的微球產品在美獲批上市的目標指日可待,而LY03004也於近期在中國遞交NDA。伴隨其他創新製劑研發管線成熟期的到來,綠葉製藥在新製劑技術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地位也將得到進一步鞏固。可是,對於雄心勃勃大搞國際化和創新的綠葉製藥來說,這還遠遠不夠,綠葉製藥如果要實現未來成為全球領先創新藥企的目標,就必須要在創新藥領域加快發力,而這一過程中,生物藥領域的佈局成功與否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不難解釋,綠葉製藥對博安生物的“鍾情”了。

一、 策略“精”準,通過生物藥戰略加速轉型與升級

從世界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趨勢來看,生物醫藥技術正處於大規模產業化的開始階段,未來其對產業發展的主導,基本是大勢所趨。

無論傳統的全球製藥巨頭,還是崛起的生物科技新貴,大家在這一領域的激烈角逐,在加劇競爭的同時,也將進一步擴容市場規模,生物醫藥領域也將是未來誕生獨角獸的集中爆發領域。雖然世界巨頭在生物藥領域優勢明顯,但中國顯然也在奮起直追,從上層政策到第一梯隊的實力藥企,都表現出加速轉型和升級的迫切心態。對於一家藥企的創新驅動而言,生物藥戰略的意義也同樣毋庸置疑。

如前文提到的,在化藥領域和新製劑領域表現突出的綠葉製藥,為了保持戰略地位優勢和可持續性增長,除了持續深耕已具備優勢的新型製劑技術平台以外,正在積極進行技術轉型升級,這包括創新生物抗體、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幾大技術領域。

此前,綠葉製藥已從博安生物引進了4個生物抗體藥,臨床進展良好。而此次收購,是綠葉製藥對創新生物藥戰略的進一步堅實推進和精準落地,其加快發展生物藥業務的決心和力度,不言而喻。綠葉製藥選擇此時加快對潛力巨大的全球生物藥市場的深耕,對於加速推動公司業績增長,進一步增強其全球產品線的核心競爭力,並最終成為全球領先的國際化創新製藥公司,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目標“準”確, 直擊千億市場的機會與壁壘

千億市場的蛋糕正在越做越大。

過去三十年中,受益於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的突破性進展,生物藥在全球多個主要治療領域提供了新的疾病治療手段,已成為目前全球醫藥產業中增長最快的領域。受未被滿足的巨大需求、不斷增長的研發投入、生物技術的重大發展及有利政策的共同驅動,未來生物製劑的市場還將持續增長,沙利文研究顯示,在過去的2014年至2018年期間,全球生物製劑市場從1,944億美元增長到2,618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7.7%,而2018年到2023年將以復合年增長率9.0%增長,2023年銷售收入將達到4,021億美元。

相較於全球,中國的生物製劑市場擁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沙利文研究顯示,中國生物製劑市場銷售收入從2014年的人民幣1,167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人民幣2,622 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2.4%。預計2018年至2023年中國生物製劑市場的銷售收入將以19.6%的複合年增長率進一步增長,達到人民幣6,412億元。生物醫藥產業的蓬勃發展,也為中國醫藥創新了注入強勁動力。

但是,千億市場的蛋糕並不好啃。

在快速增長的同時,生物藥市場也有著極高的進入壁壘,主要包括密集的知識技能整合、長達8-10年且複雜的開發過程、技術上的難以復制性、具挑戰性的生產及供應鏈管理、巨大的資本投入及嚴格的監管,都對進入這一領域的製藥企業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中國乃至全球生物藥企業併購大潮將延續,因為生物藥整體研發成本高,要做到與國際接軌,符合GMP、GCP認證與規範要求,必然需要優勢資源強強整合。綠葉製藥如何整合當前已有的技術優勢和研發資源,去最有效地切入這一巨大市場,將直接關係到其中長期的全球競爭力和高業績增長的可持續性。

三、“狠”下功夫,借力博安生物的臨門助攻

博安生物的加入,猶如一記及時的助攻,能夠幫助綠葉製藥有效突破這一壁壘,加快進入和站穩生物藥開發的高地,這正是此次收購價值所在。

作為一家創新驅動型生物製藥公司,博安生物憑籍強大的生物藥研發實力、先進的技術、以及全產業鏈大規模生產技術,已躋身於國內大分子藥物的研發前列。博安生物在生物類似藥和創新藥的開發,以及在全球範圍內的臨床研發及商業化領域的優質資產,將與綠葉製藥在該領域的資源體系產生強大的協同效應。

博安生物豐富的在研產品線和先進的技術平台,對於提升綠葉製藥在生物藥領域的戰略優勢將起到重要作用。博安生物的在研產品涵蓋不同研發階段,包括多個生物類似藥(因其出色的靶點及作用機制,臨床風險相對較低),以及新型抗體在研產品中的十多種候選創新生物產品(有潛力成為同類產品及/或適應症類別中的首創新藥及/或同類最佳藥)。

多樣化的在研產品將進一步擴充綠葉製藥的研發管線,打造未來在生物藥領域強大的產品線組合。

此外,博安生物還擁有全人抗體轉基因小鼠技術、噬菌體展示技術及納米抗體平台的知識產權,以及包括20多項有關其創新藥物保護序列的近30項知識產權申請、1個有關表達人類抗體的轉基因動物製備方法的專利等。這些均將有助於增強綠葉製藥在生物創新藥上的開發壁壘和競爭優勢。

同時,博安生物的科研及學術團隊以及其端對端生產平台將進一步增強綠葉製藥的現有研發及製造能力。從供應鏈資源的整合來看,博安生物的抗體生產平台擁有優質的生產能力和嚴格的質量把控,現有生產設施可滿足臨床生產的產能需求及未來商業化需求。博安生物現有生產平台和生產製造管理團隊,有助於提升綠葉製藥的生物藥製造及質量管理體系,並可使公司的生物藥生產效率進一步優化,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博安生物的生產體係可嫁接至綠葉製藥的全球供應鏈體系中,使後續生物產品上市後能夠更快銷往中國及全球更多市場。

綠葉製藥在海內、外深度佈局生物藥產品線,此前從博安生物引進的4個生物抗體藥分別為Avastin®、Prolia®、Xgeva®和Eylea®的生物類似藥,引進後臨床進展推進順利,這些產品已分別在中國處於III期和I/II期臨床階段,並正在美國、歐洲或日本市場進入新藥研究申請階段。另外,綠葉製藥同時與海外多個前沿的生物技術公司合作,開發腫瘤免疫領域的下一代創新抗體產品,持續加大生物藥的新藥研發和供給。

生物藥將作為綠葉製藥未來的業務戰略重心之一,收購博安生物的優質資產,無疑將進一步強化綠葉製藥全球產品線組合與核心競爭力。


Topic: Press release summary Sectors: Daily Finance, Daily News, Healthcare & Pharm
https://www.acnnewswire.com
From the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Copyright © 2024 ACN Newswire. All rights reserved. A division of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Latest Press Releases
益美國際拓展國際綠能佈局,盈利前景廣闊可期  
Apr 16, 2024 18:08 HKT/SGT
中國抗體SM17治療特應性皮炎(AD)之臨床前結果刊登於國際科學期刊《Allergy》  
Apr 16, 2024 17:44 HKT/SGT
茶百道(2555.HK)正在招股:引領現製茶飲賽道 營收淨利顯著提升  
Apr 15, 2024 14:58 HKT/SGT
Seamless For Science: 利用先進的人工智慧和真實資料庫革新文獻綜述  
Apr 15, 2024 11:00 HKT/SGT
中信資源:超額完成年度目標 「投資+貿易」雙輪驅動加速成長可期  
Apr 12, 2024 18:17 HKT/SGT
雲頂新耀耐賦康(R),引領IgA腎病治療新時代  
Apr 12, 2024 13:34 HKT/SGT
卓爾廣場呈獻「夢幻彩蛋遊樂園」  
Apr 11, 2024 14:00 HKT/SGT
ShareInvestor 迎來 25 週年慶典; 控股公司更名為 AlphaInvest  
Apr 11, 2024 13:32 HKT/SGT
Andy Cheung帶領來自幣安、OKX、Celsius及Betfair等機構前員工,打造AI預測市場交易所  
Apr 11, 2024 11:55 HKT/SGT
聯控旗下正奇控股投資企業中瑞股份成功上市  
Apr 9, 2024 17:31 HKT/SGT
更多新聞發布 >>
 Events:
More events >>
Copyright © 2024 ACN Newswire -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Home | About us | Services | Partners | Events | Login | Contact us | Cookies Policy | Privacy Policy | Disclaimer | Terms of Use | RSS
US: +1 214 890 4418 | China: +86 181 2376 3721 | Hong Kong: +852 8192 4922 | Singapore: +65 6549 7068 | Tokyo: +81 3 6859 8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