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한국어 | 日本語
2020年10月7日 12時02分
Share:
嘉和生物成功登陸香港聯交所主板
策略性佈局三大腫瘤市場 商業化提速

香港, 2020年10月7日 - (亞太商訊) - 2020年10月7日,嘉和生物藥業(開曼)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和生物”或“公司”)於香港聯交所主板正式掛牌並開始交易,股票代碼6998.HK。

成立於2007年12月,嘉和生物是一間實力雄厚的生物製藥公司,專注於腫瘤及自身免疫藥物的研發及商業化,現已成功研發出靶向通路極具潛力的候選藥物,涵蓋全球前三大腫瘤靶點及前十款最暢銷藥物中的五款。自宣布上市計劃起,嘉和生物便受到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嘉和生物在香港市場上受到了國際投資者的高度認同,於公開招股階段,市場反應熱烈,獲投資者踴躍認購。公司於國際發售初步提呈發售的國際發售股份已獲大幅超額認購。而香港公開發售項下初步提呈發售的香港發售股份亦獲超1,200倍超額認購。嘉和生物最終發售股份以招股價區間上限定價,為24.0港元。

廣受認可,資本市場反響熱烈
目前,嘉和生物擁有15個在研產品,其中11個產品已經進入臨床開發階段或處於IND階段。公司產品管線主要佈局在腫瘤和其他重大疾病領域,並已在藥物研究、開發和生產方面建立了一系列成熟的技術平台,以服務於中國和全球患者。

嘉和生物獲得了眾多生物科技領域知名投資人的支持和背書。公司早前已獲得大股東高瓴創投、淡馬錫、華潤正大生命科學基金、海通開元國際等的認可。而在本次IPO中,現有股東高瓴創投、淡馬錫、泰格醫藥作為基石投資者繼續加持,另外還引入了包括奧博資本等知名醫藥行業投資機構作為其基石投資者。

此次嘉和生物預計將從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約2,693.7百萬港元(經扣除於全球發售中應付的包銷費用及佣金以及其他估計開支後,並假設超額配股權並無獲行使),其中公司計劃將收取的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的65%用於為核心產品和其他主要產品的研發活動提供資金。

在研產品管線豐富,商業化提速
資本市場的熱捧,其實正反映出嘉和生物豐富的在研產品管線和清晰的商業化路徑已受到廣泛認可。

截至2020年9月,嘉和生物已主要憑藉內部能力建立了由15款靶向候選藥物組成的產品管線,在中國具有巨大的商業化潛力,並涵蓋已知及新型生物學通路。此外,嘉和生物目前正在亞洲進行17項臨床試驗,預計在未來12至18個月內將向國家藥監局提交兩項NDA及向國家藥監局及美國食藥監局提交四項IND。

嘉和生物目前已有六款主要候選藥物分別聚焦在治療多種腫瘤、自身免疫疾病等慢性疾病、發展潛力巨大的細分領域。六款主要核心候選藥物分別是(i)Lerociclib (GB491),一款有望成為中國同類最佳的治療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的CDK4/6抑製劑候選藥物;(ii) Coprelotamab(GB221),一款新型HER2單克隆抗體(單抗)候選藥物;(iii) Geptanolimab (GB226、杰諾單抗),一款新型PD-1單抗候選藥物,已向國家藥監局提交NDA,並被納入優先審評; (iv) GB492,一款干擾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激動劑,預期與GB226聯合使用對治療實體瘤極具積極協同效應,併計劃在中國評估GB492與GB226於實體瘤中聯合使用的情況;(v) GB242,一款英夫利昔單抗(類克)生物類似藥;(vi) GB223,一款前景廣闊的核因子κB受體活化因子配體(RANKL)單抗候選藥物。

嘉和生物亦已經在中國開展多項關於杰諾單抗的臨床試驗,涉及的適應症包括外周T細胞淋巴瘤、原發縱膈大B細胞淋巴瘤、肝細胞性肝癌、宮頸癌、非小細胞肺癌(NSCLC)、腺泡狀軟組織肉瘤等多種適應症。其中包括兩項關鍵2期臨床試驗:一為針對治療復發和難治外周T細胞淋巴瘤,這也是本次杰諾單抗已提交申請上市的適應症;另一項為針對二線及後期治療復發或難治性原發縱膈大B細胞淋巴瘤。

從研發管線的臨床試驗進度不難看出,嘉和生物已有多款重磅產品進入商業化窗口期。預期未來三年內可持續推出新藥上市,收益前景清晰明朗。

擁有一體化生物製藥平台,研發實力強勁
歷經多年的發展,嘉和生物已擁有一體化生物製藥平台,涵蓋探索、研究、臨床開發、CMC(化學、生產及控制)以及商務拓展等所有關鍵藥物開發功能,是公司業務發展的強大後盾。一體化的平台可以讓嘉和生物通過在開發過程早期發現並解決潛在的CMC及臨床阻礙,管理藥物開發的風險,從而使公司能夠專注於研究最有潛力產生臨床效果且商業可行的藥物。

目前,嘉和生物已在我國設立了位於上海張江、北京及雲南玉溪的產業基地和辦事處,並在美國舊金山創立了實驗室,目前擁有近400名員工,其中80%為科研及臨床開發人員。包括創始人、總裁兼首席科學家週新華博士及首席執行官郭峰博士在內的核心管理成員平均擁有逾15年行業經驗,往績記錄優良,專長組合均衡,涵蓋研究、臨床開發、生產、商業化及融資等領域。

此外,嘉和生物在雲南玉溪擁有商業化生產的能力,質量卓越及成本效益高,而且其擁有的濃縮補料分批培養及灌流培養技術,與傳統技術相比,產品具有更高的滴度及產率。因此嘉和生物具有更好的成本效益和高產出的CMC能力。根據灼識諮詢報告,濃縮分批補料及灌注技術的產出率是分批補料技術的5至10倍;在相同產出的情況下,濃縮分批補料及灌注技術所需的生物反應器尺寸僅為分批補料技術的1/10,從而能夠節省40%以上的固定成本;灌注技術能夠持續從生物反應器收集產品,而非分批,因此生產效率較分批補料技術大幅提高。

嘉和生物首席執行官郭峰博士表示:“我們十分感謝各界投資者對嘉和生物藥業的大力支持與關注。嘉和生物藥業於聯交所主板上市不僅讓公司踏足國際資本市場,更為公司的長遠發展奠下厚實的基礎。展望未來,我們以成為創新療法發現、研究、開發、生產及商業化領域的生物製藥引擎,造福中國乃至全球患者為使命,並致力在行業中突圍而出,擴大市場份額,為股東爭取最大的價值。”

高瓴資本聯席首席投資官、高瓴創投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負責人易諾青表示:“嘉和生物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標誌著公司發展掀開新的篇章。長期深耕於創新型生物製藥領域的嘉和生物擁有豐富的在研產品管線和清晰的商業化路徑。我們將一如既往堅定支持嘉和生物,在新一輪戰略佈局中,不斷提高研發效率和服務品質,加速企業創新發展,滿足更多未被滿足的患者需求,在長期主義之路上,做時間的朋友,一起創造更大的價值。”

相信隨著上市籌資加速四大拳頭產品的商業化步伐,嘉和生物可將福音帶給更多腫瘤患者,亦有望成為靶向療法發現、研究、開發及商業化領域的生物製藥領軍企業。

關於高瓴創投
高瓴創投是高瓴旗下專注於早期創新型公司的風險投資基金,主要專於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軟件與硬科技、消費互聯網及科技、新興消費品牌及服務四大領域的風險投資。

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領域一直是高瓴的重點投資方向,十多年來,高瓴投資了160多家優秀醫藥、醫療器械企業,包括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君實生物、天境生物、方達醫藥、納微科技、麥科田醫療、品馳醫療、普蕊斯醫藥、沛嘉醫療、微創心通、啟明醫療、逸思醫療、申淇醫療、博邁醫療、德琪醫藥、大醫集團、華脈泰科、微創心率管理、德美醫療、貝康醫療、太美醫療、三葉草生物、丹序生物、鍵嘉機器人等。我們希望與企業一起,做時間的朋友,共同推動大健康領域企業的創新和發展,惠及更多患者。

Topic: Press release summary Sectors: Daily Finance, BioTech
https://www.acnnewswire.com
From the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Copyright © 2024 ACN Newswire. All rights reserved. A division of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Latest Press Releases
朝雲集團(06601.HK):穩健增長與高派息策略共驅,多家頭部券商給予增持評級  
Apr 19, 2024 10:24 HKT/SGT
標題:巨星傳奇:2023年IP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2.9%  
Apr 18, 2024 21:17 HKT/SGT
德事商務中心(TEC)2023年收入創新高  
Apr 18, 2024 10:01 HKT/SGT
PaySaxas啟動,提供全球支付,為進出口市場提供獨特解決方案  
Apr 18, 2024 00:43 HKT/SGT
品創控股入股杭州拜偲科 瞄準萬億電商市場  
Apr 17, 2024 19:18 HKT/SGT
中國同輻公佈2023年度業績  
Apr 17, 2024 13:53 HKT/SGT
益美國際拓展國際綠能佈局,盈利前景廣闊可期  
Apr 16, 2024 18:08 HKT/SGT
中國抗體SM17治療特應性皮炎(AD)之臨床前結果刊登於國際科學期刊《Allergy》  
Apr 16, 2024 17:44 HKT/SGT
茶百道(2555.HK)正在招股:引領現製茶飲賽道 營收淨利顯著提升  
Apr 15, 2024 14:58 HKT/SGT
Seamless For Science: 利用先進的人工智慧和真實資料庫革新文獻綜述  
Apr 15, 2024 11:00 HKT/SGT
更多新聞發布 >>
 Events:
More events >>
Copyright © 2024 ACN Newswire -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Home | About us | Services | Partners | Events | Login | Contact us | Cookies Policy | Privacy Policy | Disclaimer | Terms of Use | RSS
US: +1 214 890 4418 | China: +86 181 2376 3721 | Hong Kong: +852 8192 4922 | Singapore: +65 6549 7068 | Tokyo: +81 3 6859 8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