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한국어 | 日本語
2020年11月20日 22時31分
Share:
疫苗科技,中國力量

香港, 2020年11月20日 - (亞太商訊) - 征途如星辰大海,初心亦始終不逾。對沃森生物和中國疫苗業界而言,用疫苗科技與世界同行對話和競技,與世界分享對抗疫病的中國方案,對人類健康做出更大貢獻,這將是個歷久彌新的永恆命題。



John Robbins教授

李雲春和詹姆斯·沃森




原創 微信公眾號: 預防界
文:付華、柴胡

2020年6月28日,雲南沃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沃森生物")發佈公告:公司作為共同申報方於近日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的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藥物臨床試驗批件》,審批結論為應急批准本品進行臨床試驗。這是中國首個獲批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目前僅有美國、德國等少數幾個國家的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此前,由軍事醫學研究院、中國生物武漢所、科興中維、中國生物北京所、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中科院微生物所、康希諾、智飛生物等單位研發的6款疫苗也已分別進入Ⅰ-Ⅲ期臨床。

距此更早的2019年12月,沃森生物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個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簡稱PCV-13)上市註冊申請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一舉打破了美國輝瑞在我國長達十年的市場壟斷。

一則則振奮人心的消息背後,是中國疫苗企業與科研工作者崢嶸初露、集體衝鋒的群像,更是中國力量在全球疫苗研發領域的集中呈現。

新答卷:中國科技,硬核抗疫

14天完成核酸檢測試劑研發和上市,迅速篩選評價一批有效治療藥物,推進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mRNA、DNA)等5條技術路線……

科學技術是人類同疾病較量的銳利武器,在抗擊新冠病毒鬥爭中,中國科學家們攜手疫苗企業夜以繼日、攻堅克難,書寫了領先世界的“硬核抗疫”出色答卷。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截至目前,全球正在研發的針對新型新冠病毒的候選疫苗超過200種,而在全球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17支疫苗中,中國占7個。

2020年6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發佈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顯示,疫情發生以來, 中國科學家們攜手疫苗企業,按照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等5條技術路線開展疫苗研發。

截至目前(2020年6月30日),我國已有7款疫苗獲批開展臨床試驗。

進入臨床的分別是康希諾與軍事科學院陳薇團隊合作研發的腺病毒載體Ad5-nCoV疫苗,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的新冠滅活疫苗,軍事科學院、蘇州艾博生物與沃森生物聯合研發的新冠mRNA疫苗,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新冠滅活疫苗,中國生物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的新冠滅活疫苗,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的新冠滅活疫苗,中科院微生物所與智飛生物的重組蛋白疫苗。

滅活病毒疫苗是用傳統疫苗製備技術生產,即在體外培養新冠病毒後滅活,使之失去傳染性,但仍能刺激人體產生針對病毒的免疫力。其優點是製備方法技術成熟,易於規模化生產。其中,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已進入Ⅲ期臨床研究。

病毒載體疫苗是用經過改造後無害的病毒作為載體,裝入新冠病毒的全部或部分S蛋白基因,製成病毒載體疫苗,刺激人體產生免疫保護效果。病毒載體疫苗的優點是快速回應,可同時刺激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從研發、臨床研究到上市時間短。目前,這類疫苗全球研發進度最快的專案是陳薇院士團隊的人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已進入Ⅱ期臨床。

兩種核酸疫苗包括了DNA和mRNA疫苗,是將編碼S蛋白或S蛋白的一部分mRNA或者DNA直接注入人體,在人體內表達S蛋白,誘導人體產生免疫力而預防新冠病毒感染。優點是抗原靶標選擇更為精確,誘導產生的中和抗體特異性高,細胞免疫好、免疫應答時間長、安全性更好且研發、生產週期更短,容易實現人群大規模接種。沃森生物、軍事科學院和蘇州艾博生物共同研發的mRNA新冠疫苗已獲批進入Ⅰ期臨床。

重組蛋白疫苗,也稱基因工程重組亞單位疫苗。系通過基因工程方法,大量生產新冠病毒S蛋白或RBD,把它注射到人體,刺激人體產生對抗新冠病毒的免疫保護力。優點是技術成熟、生產成本較低、容易規模化生產,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和智飛生物共同研發的新冠重組蛋白疫苗也已獲批開展Ⅰ期臨床。

前述白皮書認為,中國的新冠肺炎疫苗“總體研發進度與國外持平,部分技術路線進展處於國際領先”。

“科技驅動成為中國新冠肺炎防控的一大特點。”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經過實地考察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環球同此涼熱。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多國科研機構和疫苗企業宣佈投入鉅資,競速疫苗研發。其中率先進入臨床的5款英美疫苗分別是美國生物公司Moderna的mRNA-1273疫苗、製藥巨頭輝瑞與德國生物公司BioNTech的mRNA疫苗BNT162、製藥公司Inovio的DNA疫苗INO-4800、Novavax公司的重組納米顆粒疫苗,以及阿斯利康與牛津大學詹納研究所的腺病毒載體疫苗ChAdOx1 nCoV-19。

在疫苗研發和藥物臨床試驗方面,中國同有關國家、世界衛生組織以及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等開展科研合作,加快推進疫苗研發和藥物臨床試驗。目前國內同步推進的5條疫苗研發技術路線均對外開放,分別與美國、德國、英國等國開展合作。

上述國際合作中,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以下簡稱“蓋茨基金會”)與中國知名疫苗企業沃森生物的合作備受國際關注。

2020年5月15日,總部位於中國昆明的沃森生物宣佈,控股子公司澤潤生物與蓋茨基金會簽署《沃森/澤潤基於畢赤酵母表達系統新冠疫苗》研發資助合作協定。澤潤生物獲得蓋茨基金會提供的100萬美元專案基金,專項用於新型冠狀病毒重組蛋白疫苗的臨床前研究。

蓋茨基金會首席執行官馬克·蘇斯曼(Mark Suzman)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新冠疫苗將會是人類歷史上最快研發和推廣使用的疫苗,最理想的情況下,研發週期將縮短至12個月,甚至更短。雖然蓋茨基金會並不會直接參與疫苗研發競賽,但依靠在疫苗領域的長期經驗以及與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的合作關係,蓋茨基金會將會資助最有可能快速研發成功的幾類疫苗。

沃森生物旗下澤潤生物在研發重組蛋白HPV疫苗過程中已經建立成熟的畢赤酵母為基礎的研發、臨床和大規模生產體系。在研的新冠疫苗系採用同一重組蛋白技術,增加了疫苗研發的成功率。

此前已經兩度資助過沃森生物疫苗研發經費的蓋茨基金再度選擇沃森生物,可見對這家中國企業的研發實力有著高度的認可。

來自科學共同體的評價認為,包括中國生物、沃森生物在內的中國疫苗企業在全球新冠疫苗研發領域率先突破,尤其是獲得了新冠滅活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資料,也是迄今為止時間最長、資料最全面、效果最理想的新冠疫苗研究結果,為中國乃至全球的疫情防控和緊急使用提供了科學、可評價的資料。

成年禮:中國疫苗的“現象級產品”13價肺炎結合疫苗是怎樣煉成的

2020年4月,沃森13價肺炎結合疫苗開始首針接種,打破了美國輝瑞(惠氏)公司(以下簡稱“輝瑞”)長達10多年的市場壟斷。

新華社發佈的新聞通稿則提前播道:歷經15年潛心研發,沃森生物“沃安欣”成為國內首家、全球第二款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

肺炎球菌疾病是導致5歲以下兒童發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世界衛生組織將兒童肺炎球菌疾病列為需高度優先使用疫苗預防的疾病,並推薦使用13價肺炎結合疫苗進行預防接種。

在“沃安欣”面世之前,全球已上市的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僅有美國輝瑞公司生產。2010年,其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經美國FDA批准上市,成為全球最暢銷的疫苗品種,2019年,其全球銷額達58億美元,因此被稱為“疫苗之王”。

2016年該疫苗獲批進入我國,2018年總計批准簽發384.8萬支,成為國內預防嬰幼兒肺炎的唯一疫苗,由於臨床需求旺盛,多地出現“疫苗荒”。

據WHO統計,世界範圍內,該疫苗的缺口在2億劑左右,中國缺口為1億2000萬劑。

因其多項領先世界的科技突破和巨大的市場需求,國產13價肺炎結合疫苗也被稱為中國疫苗的“現象級產品”。

這是19歲的沃森生物,獻給自己和中國疫苗的成年禮。

統計顯示,截止2020年6月,我國已有疫苗批號企業主體(不考慮母子公司、關聯企業的情況)超過40家,生物製品行業已有45家滬深上市企業,長春高新、智飛生物、華蘭生物、沃森生物、華熙生物、天壇生物等12家公司市值超300億元。

我國疫苗市場總規模已由2014年的233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373億元,預計到2030年達到1161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0.9%,勢頭強勁。

行業分析認為,緊隨沃森13價肺炎結合疫苗,智飛生物母牛分枝桿菌疫苗(結核感染人用)以及廈門萬泰2價HPV疫苗等重磅產品的上市,未來三年,國產疫苗還將有包括二倍體狂犬疫苗、EC試劑和結核疫苗等批量上市,這標誌著國內生物製品市場已步入成年期,全面開啟國產疫苗大品種的黃金歲月。

沃森13價肺炎結合疫苗的研發始於2005年。那一年,是沃森生物成立的第4年。2年前,年屆不惑的黃鎮從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辭職,加入這家初創公司。

彼時,葛蘭素史克、輝瑞、賽諾菲等大型醫藥企業,踏入國內疫苗市場,與此同時,中國疫苗產業市場化進程加速,資本密集湧入。

經過審慎論證,沃森選擇了“押注”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

為了儘快打破專利封鎖。黃鎮主張13價肺炎疫苗在完成Ⅰ期臨床安全性觀察後不等待抗體檢測資料,直接進入Ⅲ期臨床,這意味著費用高昂;但如果分開做就意味著產品會晚三年上市。於是,黃鎮在技術評估會上立下了軍令狀,如果臨床失敗,他願意用所持的沃森股份賠嘗公司損失部分。

決絕孤勇的背後,是對自主研發能力的強大自信。

一方面,研發要與時間賽跑,另一方面,對於科研人員來說,“板凳要坐十年冷”。黃鎮帶領的沃森研發團隊開始了夜以繼日的實驗。

一個至今被經常回憶的故事是:為了做一個凍幹工藝的攻克,黃鎮帶著兩名學生,吃住在公司,“累了就到值班室床上去躺一躺,醒了馬上就進實驗室去做,這樣我們15天終於把這個工藝攻克了,攻克的當天我們所有人嚎啕大哭”。

最大的困難是國際巨頭的“卡脖子”技術與設備。“我們花了大力氣研究怎麼突破輝瑞專利。”黃鎮回憶,“他們的專利當時壓得我們喘不過氣。” 擺在沃森面前的另一個重要挑戰是:蛋白載體選擇。

是選擇市場上已成熟的載體還是另闢蹊徑?新的載體意味著更大的不確定性。

時間證明,黃鎮選擇的TT是個好載體,它有效規避了傳統載體的產能瓶頸,“我們產量不會受產能影響。”此外,在多糖提取上,沃森也進行了改良。沃森採用經典乙醇沉澱技術和超濾技術,確保提純過程中多糖結構不受破壞,“最後免疫結果非常好。”

“我們比歐洲藥典標準提高了十倍。”黃鎮指的是內毒素含量的精確控制,它是影響疫苗接種後在人體副反應的一個重要指標。

疫苗是准入門檻較高的特殊藥品。在全球疫苗市場,美國輝瑞、默克、英國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和法國賽諾菲(Sanofi)佔據80%的份額。壟斷的背後原因被認為是具備龐大的供給能力。其中,高強度的持續研發投入成為核心力量。

對沃森而言,19年持續衝鋒、攻堅克難的背後,是科學家們的孜孜以求,更有沃森生物遠超出行業中位數的研發強度。

同花順最新資料顯示,近3年沃森生物研發總投入9.71億元,以39.39%的投入/營收占比和88.11%的研發/銷售投入比位居A股生物醫藥企業之首。

關注沃森的機構投資者感歎,這是“建立在對科研實力的強大信心基礎上的,近乎悲壯的投入規模”。

高強度投入帶來了超預期回報:新產品研發和註冊申報穩步推進,核心產品取得重大進展。僅在2020年上半年,沃森生物便創造了國內疫苗行業的多個第一,以一個個振奮人心的利好消息引領疫苗產業發展。2020年4月國產13價結合疫苗在雲南、江西等地率先接種,成為國內首家上市的同類產品;2價宮頸癌疫苗新藥註冊申請,於6月15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受理,廠房已經竣工並在2018年獲得雲南藥監頒發的藥品生產許可證,年產疫苗可達3000萬劑;合作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近日獲得《藥物臨床試驗批件》,成為國內首個獲批的mRNA技術路線新冠疫苗。

作為中國新型疫苗的“現象級產品”,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的成功背後,有一段跨越大洋的“師生情”,核心技術的突破,得益于美國科學家“科技無國界”的無私傳承。

傳統細菌性疫苗對五歲以下孩子在很多品種上是無效的。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美國著名科學家John Robbins教授的突破性研究為全世界兒童帶來了希望。John Robbins教授也因成功研發全球首支Hib多糖結合疫苗聞名於世。

早年在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時,中美兩國科研機構間的一項合作,讓黃鎮得以“師從”John Robbins。“幾乎每天通過國際長途彙報試驗資料,老先生不厭其煩,毫無保留地悉心指導”,這段持續了近2年的教學相長,讓黃鎮打下了多糖蛋白結合技術的扎實研究功底。

“John Robbins教授非常喜歡中國,生前多次到訪並傳授技術。老先生一貫認為“科學無國界”,所以他把自己發明的多糖結合技術向世界無償分享,正是因為掌握了這一關鍵技術,沃安欣才最終取得成功。”黃鎮說。

2019年11月27日,87歲的John Robbins教授在紐約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那年年末,沃森生物的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為John Robbins點亮了蠟燭,“深切緬懷我的老師”,黃鎮愴然寫到。

大時代:一家新興疫苗企業和中國疫苗的產業“拐點”

2001年初,雲南昆明。幾位創業者圍爐夜話,為公司取名。這場頭腦風暴的結果是選定“沃森”,取自詹姆斯•沃森(James Dewey Watson),DNA雙螺旋結構發現者,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以示崇尚科學家的創新鑽研精神,和矢志於生物科技領域創業。

中文“沃”即沃野千里,“森”為眾木萬物,“沃森”寓意生命萬物繁榮昌盛,生生不息。“公司的英文縮寫WALVAX,每個字母都代表一個單詞,w是we,a是all,l是love,vax是‘疫苗’的英文縮寫,即 We all love Vaccine(我們都熱愛疫苗事業)。”李雲春這樣解釋公司的命名。

時值中國疫苗行業市場化拐點。政策的放開,讓李雲春們得以以民營企業的身份進入這一過去長期被“國家隊”壟斷的行業,成為“制度變革下釋放出的市場活力”。

這一年前後,北京科興在北京成立,2002年智飛生物在重慶成立。

創業前,李雲春供職於國內生物“七大所”之一昆明所,早年師從曹逸雲、董德祥。董德祥曾跟隨“中國脊髓灰質炎疫苗之父”顧方舟赴蘇聯學習。正是在昆明所的受業與歷練,給李雲春的創業打上了科學精神和產業報國的情懷烙印。這份人生底色,也使得商業喧囂中,李雲春和他的團隊始終保持純粹初心,堅持研發為本,持續提升產業化能力。

“90年代末,常聽到國外同行說,國產疫苗工藝落後,品質標準低。隱約感覺行業面臨重大發展機會,加上體制束縛,很難充分施展手腳,於是下定決心,下海單幹。”李雲春回憶。

創業維艱,起步期公司只擁有五六位員工(其中包括3位合夥人與2位合同工)、租來的辦公室、少量的啟動資金,還有“非常強的信心”。

第一個專案,是立項開發“精製甲型肝炎滅活疫苗(VERO細胞)”。“我們奮鬥了一段時間,得到了雲南省科技廳、國家科技部的大力支持。這個項目很快列入雲南省重點攻關科技項目,獲得150萬元的科技經費支持,緊接著又拿到了國家“863計畫”的資助,得到了200萬元的經費。”李雲春說。該項目後來獲得了國家智慧財產權局的專利授權。

疫苗行業的特點是研發、產業化週期較長,而除了科研需要的資金外,研發成果產業化需要更多的資金。

最初6年的漫長過程中,公司遇到兩次非常重大的“資金門檻”。“2004年夏天,我們討論的問題是,要不要將公司出售掉。”李雲春回憶。

這一年11月,公司不得不以2000萬元轉讓 “甲型肝炎滅活疫苗”專利技術及甲肝滅活疫苗臨床批件。李雲春用“賣女兒養兒子”來形容當時的困境和無奈。

2005年,黃鎮帶領團隊成功研發出了真正意義上的沃森首個產品---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

疫苗產業的發展前景打動了玉溪市的決策者,最短時間內給予了沃森生產基地和資金支援。2年後(2007年),沃森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上市,次年銷售額達2億元。緊隨其後,沃森推出A群C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兩個重磅產品的上市,成為沃森生物產業化的拐點。

大多數疫苗生產企業採取“項目制”,即以專案從立項到產品研發完成的整個流程為管理物件,推進一個專案。這一方式產品開發週期較短,但同樣的研發團隊,最後能出的新藥品種總體數量較少。

而沃森採取了自己摸索出的“矩陣式”開發模式。李雲春稱,從華為公司的產品開發模式中得到啟發,按照專案流程中的各個階段,搭建相應平臺,以平臺為物件進行管理。這樣,每個平臺可以同時進行多個專案,研發過程成為一個“矩陣”,齊頭並進。

矩陣式平臺上,“單位時間內開發出的專案比較少,平均一個專案四五年,但是因為多項目同時進行,你要拉長到一定時間段來看的話,開發的速度與效率最後實際是提高了。”能如此操作的前提是,設計流程者是研發的行家裡手,同時,研發人才足夠多。這一週期長、投入大的方式更具冒險性,但李雲春們決定在此陌生道路上摸索,以加快研發進程。

2010年,沃森生物在資本市場迎來了重大拐點。11月12日,證券代碼為300142的沃森生物,掛牌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高處不勝寒,埋頭迎挑戰。”李雲春把自己寫下的幾句詩,發給朋友,亦以自勉。

上市後的沃森生物募集資金共計 23.75 億元人民幣,超額募資18 億元。攜超募資金,沃森生物一度試圖轉型 “大生物”,提出圍繞“疫苗、血液製品、單抗藥物”三大核心業務板塊形成產業佈局。

“回過頭來看,我們還是走了一些彎路。當時並沒有考慮到單抗研發投入巨大,對公司現金流要求極高,血液製品業務經營情況也不佳”。痛定思痛,沃森迅速調整戰略,狠做減法,重新聚焦疫苗主業。

2019年,沃森生物實現營業收入11.21億元,同比增長27.5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1.28億元,同比增長6.07%。從收入結構看, 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ACYW135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位列營收前三位,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21億元、2.76億元、1.06億元,分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46.44%、24.60%和9.42%。

《中國證券報》報導認為,重新聚焦疫苗主業後,沃森原有疫苗產品預計仍會穩步增長,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則是全球公認的重磅產品,沃森獨家供應的市場空間巨大,新老產品疊加效應,將全面迎來業績拐點。

沃森的成長歷程也折射了中國疫苗行業的市場化進程。眼下,沃森們所站立的,是一個百舸爭流的新興市場,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產國,這裡生產的63種疫苗,預防34種傳染病,年產能超過10億劑次,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夠依靠自身能力解決全部計畫免疫疫苗的國家和地區之一。

方法論:來自蓋茨基金會的答案

2019年11月6日,沃森生物公告披露,控股子公司澤潤生物與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簽署了《沃森9價HPV疫苗開發資助協議》。資助協定顯示,上海澤潤此次獲得了蓋茨基金會250萬美元的專案基金,用於加速重組人乳頭瘤病毒九價病毒樣顆粒疫苗(畢赤酵母)的臨床研究和產業化進度,並在此基礎上為世界衛生組織預認證做準備以供應國際組織大宗採購。

這是沃森生物繼2015年2價HPV疫苗的研發和產業化直接獲得蓋茨基金會500萬美元的資金支援後,公司產品第二次獲得該組織的認可和資助。這也是蓋茨基金會在中國選定的唯一一家民營疫苗企業資助對象。

作為全球性的公益力量,蓋茨基金會的影響不言而喻。在中國,除了與中生集團及其旗下子公司合作外,沃森生物成為與之合作的第二家中國企業,也是唯一的一家民營疫苗企業。

為什麼是沃森?

4年前,沃森生物董事長李雲春曾同樣發問。

2016年5月底,李雲春作為優秀科技企業代表獲選參加“全國科技創新大會”。

來自全國的4000餘位頂級科學家、企業家、政府官員參會,和2012年的首屆會議相比,會議還集合了“兩院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大會”,習近平、李克強等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悉數出席。很多人認為其意義可媲美有“科學的春天”之稱的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

與會企業中,醫藥產業領域企業屈指可數,而沃森生物作為唯一的生物醫藥企業代表參會。在討論環節,李雲春被分到了與華為任正非、奇瑞董事長尹同躍、中國電信董事長楊傑同組,該組只有4家企業代表。儘管其時沃森生物已上市5年,但在體量上,很難與其它三家相比。所以,當李雲春與任正非在一起時不禁會問,“這樣高規格的會議為何會選沃森?”

任正非的回答是,被邀請參加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並非以體量論英雄,也絕非隨意篩選,其出發點是具有代表性,以科研實力與所處領域的地位決定。

而對於蓋茨基金會來說, “為什麼是沃森”,已有篤定答案。

通常,蓋茨基金會在發展中國家尋找研發生產能力強的疫苗企業進行資助,幫助企業成為生產高品質、更可及、可持續發展的規模化疫苗生產企業,讓這些企業持續向73個GAVI(全球疫苗聯盟)國家供應疫苗。GAVI國家即向GAVI申請,並符合GAVI設定的人均國民總收入標準的73個低收入國家。

以此為標準,蓋茨基金會早在10年前就向沃森生物發出了邀約。

2010年,李雲春應邀與比爾蓋茨會面。“本來約定好45分鐘的時間,被延長到了一個多小時”,李雲春記得,蓋茨問他,你們願不願意做高品質、低成本、可持續發展的國際一流大宗疫苗供應商?

李雲春給出了肯定的答覆。此後,蓋茨基金會開始了對沃森長達5年的盡調,50餘批次、500餘人次來自全球知名疫苗企業、科研院所、美國FDA(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專業人士對沃森進行了嚴苛的審視,從研發、生產、品質管制到財務、法律合規性乃至社會責任履行,巨細無遺。

最終,蓋茨基金會的專家們對沃森投出了“信任票”。

業內分析認為,沃森生物之所以能先後獲得蓋茨基金會的青睞,除了認可其在創新疫苗研發實力外,蓋茨基金會更看重沃森生物在疫苗上游研發、臨床研究、註冊和產業化等方面的綜合優勢。

除了獲得蓋茨基金會的資金資助外,對於沃森生物而言,更重要的是獲得了直接來自於基金會及其合作者的專家資源。蓋茨基金會及其重要合作夥伴如PATH基金會擁有來自於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全球頂級專家資源。在過去幾年裡,來自蓋茨基金會的全球頂級專家一直在與沃森合作,幫助沃森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研發生產品質體系,推進疫苗產品的WHO預認證。

世衛組織(WHO)預認證,簡稱PQ,是於2001年啟動的聯合國行動計畫。是世衛組織依照國際品質、安全和性能標準對藥品和診斷類產品進行評價的系統。得到WHO預認證,也是藥物打開全球市場非常重要的一步。

迄今,中國已有4個疫苗產品通過WHO疫苗產品預認證,進入國際採購清單,遠銷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分別是中國生物旗下成都公司生產的乙型腦炎減毒活疫苗、華蘭生物生產的流感疫苗、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甲型肝炎滅活疫苗“孩爾來福”、中國生物北生研公司生產的口服二價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簡稱“bOPV”)。此外,目前中國有20多個疫苗產品正在或有意向申報WHO疫苗產品預認證。

獲得蓋茨基金會的支援,不僅對提升企業及產品的海外知名度大有助益,也被認為是以中國生物、沃森生物為代表的中國生物製藥企業和國際巨頭同台競技的新起點。

2018年9月,沃森A群C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獲得埃及進口註冊批件,納入埃及政府EPI,同年完成對埃及供應780萬劑疫苗產品。2019年,埃及衛生部再次追加了720萬劑AC多糖疫苗的採購訂單用於其2019年的擴大免疫規劃接種,同時,向沃森生物增加簽發了60萬劑ACYW135多糖疫苗的進口批件及相應的採購訂單。

這一年,沃森生物已經獲得來自美國、印尼、埃及、孟加拉、菲律賓、吉爾吉斯斯坦、幾內亞、奈及利亞等8個國家的採購訂單合同,2016-2018年國際銷售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72.65%。

值得注意的是,沃森生物也是中國唯一一家出口疫苗原液至美國的企業,也是中國首家產品被納入國外政府國家免疫規劃的民營企業。

資料顯示,2019年,沃森生物海外地區實現營業收入9620.94萬元,同比增長63.60%。

有媒體評論認為,沃森生物這家腳踏實地的研產銷一體化企業低調地為“科技強國”做了最恰當的注腳。

與沃森生物同步,中國生物、科興生物、民海生物等中國企業亦有多個疫苗產品已進入國際採購名單,出口“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

來自中國生物成都所的乙腦疫苗已出口11個國家,年出口數千萬劑次;巴基斯坦國立衛生研究院在中斷了近7年後重新開始生產麻疹疫苗,該批疫苗的濃縮液來自北京民海生物;科興生物甲肝滅活疫苗已在沙烏地阿拉伯實現出口76.8萬支……

掛雲帆,濟滄海。2020年5月1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開幕式上致辭,宣佈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擔負性作出中國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疫苗國家監管體系將在2021年3月第三次接受世界衛生組織(WHO)評估,目前,中國有20多個疫苗產品正在或有意向申報WHO疫苗產品預認證,這意味著未來將有更多的國產疫苗揚帆出海。

恒命題:做對人類健康有重大貢獻的中國疫苗企業

多年後,有一幕場景仍深深印在黃鎮的腦海裡。

早年,黃鎮帶領科研團隊在廣西做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臨床研究,他看到當地農民,從口袋裡掏出錢,“一分一毛的,交給接種疫苗的醫生”。

這一場面讓黃鎮深為震撼,潸然淚下, “那時,我暗暗發誓,沃森一定要做世界品質標準最嚴的疫苗,不辜負老百姓的信賴和期待。”

2018年,長生疫苗事件後,在國家藥監局召開的座談會上,黃鎮建議,實行疫苗生產資訊化,不定期對疫苗企業進行全產品週期抽樣,加強監管。

黃鎮的建議,得到了國家藥監局的採納。2019年12月1日,《疫苗管理法》正式施行,對疫苗實施全過程、全環節的最嚴監管。同月12日,國家藥監局綜合司、國家衛健委聯合發佈了《關於做好疫苗資訊化追溯體系建設工作的通知》,要求建成疫苗資訊化追溯體系,實現所有上市疫苗全過程可追溯,確保疫苗生產可追溯、可核查。

“做疫苗必須用心去做好。”在採訪時,黃鎮不斷強調這句對他影響頗深的信條,“我和員工講,你們都會為人父母,你想你的孩子打什麼苗,現在就用什麼態度生產。”

沃森團隊研發的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第一支疫苗是打在我的胳膊上的,過關了我們產品才到國家做臨床試驗。我經常跟我們的研發人員講,這個苗的研發是你全過程參與,你對這個苗是最應該最瞭解最清楚,如果你都不敢打這個疫苗,誰還敢打這個疫苗。”黃鎮說。

這也是李雲春創建沃森時的初心,“我們想自己搞出一支疫苗,讓中國人用上最好的疫苗。”

十年前的初夏,沃森生物被中國企業家雜誌評為“未來之星”,主辦方給登臺致辭前的李雲春發了一個信封一張信紙,讓他以“致2020年”為主題,描述公司未來十年。

“一是要沃森原創一支疫苗,能夠對人類的健康有重大貢獻;二是標杆是巴斯德,實現員工的夢想——成為世界的沃森,成為上市公司,市值過千億。”李雲春在信紙上這樣寫道。

這是他創業路上的難忘瞬間。十年後,沃森生物已成為國內已經上市疫苗產品最多的上市企業。

目前,沃森生物主要生產和銷售的自主疫苗產品為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西林瓶型和預灌封型)、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A群C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ACYW135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群C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和吸附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共7個產品。

此外,沃森生物2價HPV疫苗處於報產受理階段,4價流腦結合疫苗、9價HPV疫苗、重組EV71疫苗處於臨床研究階段。李雲春稱,這些在研品種將保證沃森生物的持續發展,公司將瞄準產業發展方向在全球範圍佈局潛力疫苗品種。

相較沃森正在進入的,更廣闊的國際舞臺,這仍然是一小步。當前,國際市場上,全球十大疫苗品種全部來自GSK、賽諾菲、默沙東、輝瑞四大疫苗巨頭。

國內市場方面,在進口疫苗市占率不高的情況下,頭部廠商依然能夠形成先發優勢。而隨著沃森等中國疫苗企業的持續研發積累,重磅疫苗品種如13價肺炎疫苗、HPV疫苗、多聯苗、流感疫苗等逐步上市,開啟國產疫苗大品種新時代,市場規模有望持續擴容。

在李雲春的規劃中,下一個十年,“將力爭超越印度血清所和國內同行,躋身全球前五,再佈局起碼5個全球新型重磅暢銷疫苗品種。”

與此同時, “國際化”成為沃森生物未來十年的核心戰略。

“我們正在以10年甚至更嚴謹的時間尺度,系統性、前瞻性的制定公司未來十年的戰略規劃,把公司的產品藍圖、施工圖、路線圖全部描繪出來,然後堅決執行。儘管目前具體的規劃還未正式出爐,但全面國際化是發展規劃的重點之一”,李雲春說,在多個關鍵指標上,公司制定的企業註冊標準達到或高於《歐洲藥典》的相應規定。這些工作都為公司的產品、業務國際化打下了基礎,“公司將集中力量,聚焦疫苗主業,進一步加大國際市場的開拓力度,加快公司產品和業務國際化佈局的進程,全面推進公司國際化戰略的實施和公司穩健發展。”

這一雄心,伴隨沃森在國內外市場的攻城掠地,已經在高度敏感的市場風向中得到回應。

2019年5月,美國指數編制公司MSCI (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正式公佈了A股擴容第一階段新納入和剔除的個股名單。24只中國A股股票被納入MSCI中國指數,成為海外投資者投資中國個股的重要風向標,沃森生物成為同期入選的7只醫藥股之一。

這一年,沃森生物實現營業收入11.21億元,同比增長27.5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1.28億元,同比增長6.07%。23價肺炎疫苗、Hib疫苗、ACYW135多糖疫苗位列營收前三位,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21億元、2.76億元、1.06億元。

當地時間2020年6月4日,英國政府主持了一場特殊的線上籌資會議——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籌款會暨全球疫苗峰會,來自50多個國家的代表出席,沃森生物作為中國企業代表應邀出席。

沃森生物董事長李雲春和全球五家有實力的疫苗企業負責人在“全球HPV疫苗供應”主題環節發言。會上,32個政府、12 家企業、基金會和相關組織,共籌資 88 億美元,可在今後五年為中低收入國家 3 億兒童提供 10 餘種疫苗接種。

在致辭中,李雲春代表沃森生物,也代表中國疫苗企業鄭重承諾,在取得世衛預認證後為GAVI市場提供可擔負的 2 價 HPV 疫苗,為發展中國家 8400 萬女童接種 HPV 疫苗做出重要貢獻。

對GAVI的承諾既是履行與蓋茨基金會的約定,更是一份責任。李雲春認為,沃森生物在新冠肺炎仍在全球肆虐的特殊時期受邀參加此次“全球疫苗峰會”,是以GAVI為代表的全球最頂尖行業機構對沃森綜合產業實力及國際化進程的高度認可。“這標誌著以沃森為代表的中國疫苗企業已站上國際舞臺”。

李雲春表示,將全速推進包括PCV-13、HPV-2、HPV-9、流腦四價多糖疫苗等多款GAVI亟需採購疫苗產品的世界衛生組織預認證(WHO-PQ)工作,全力加快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進程,以實際行動積極履行中國政府“向世界提供安全、有效、高品質的全球公共產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可及性和可擔負性作出貢獻”的承諾,為攜手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持續貢獻中國力量。

2020年6月30日,沃森生物股價報收於52.40元,攀至年內新高,總市值已逾800億元。此刻,距公司董事長李雲春當初立下的目標之一 :“做千億市值龍頭企業”,已然春山在望。

征途如星辰大海,初心亦始終不逾。對沃森生物和中國疫苗業界而言,用疫苗科技與世界同行對話競技,與世界分享對抗疫病的中國方案,對人類健康做出更大貢獻,這將是個歷久彌新的永恆命題。

沃森生物大事記

2001 年 1 月,公司在昆明創立;疫苗研究室同期在昆明建成投入使用,疫苗研發開始立項。

2002 年,獲得科技部“863”課題資助。

2004 年,啟動“玉溪疫苗生產基地”規劃建設。

2005 年,PCV13(13 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專案立項。

2007 年,首個自主研發產品“b 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上市;玉溪疫苗生產基地二期建設開工。

2009 年,第二個自主研發產品“A 群 C 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上市。

2010 年 11 月,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掛牌上市。證券簡稱:沃森生物,代碼:300142。

2011 年明確新十年發展戰略 : 進口替代、中國製造、國際化;榮獲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2011 年 11 月,PCV13 項目臨床試驗註冊申請獲得受理。

2012 年,b 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正式出口菲律賓,進軍海外市場;第三個產品“A 群 C 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上市;第四個產品“ACYW135 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上市;收購上海澤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軍新型疫苗領域。

2013 年,並購嘉和生物,佈局單抗業務板塊。

2015 年 4 月,PCV13 獲 得《 藥 物 臨 床 試 驗 批 件 》;2015 年 9 月,控股子公司澤潤生物與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簽署《低成本 HPV 疫苗開發和世界衛生組織預認證》協定,並獲得該基金會 500 萬美元基金支持 2 價 HPV 項目研發;2015 年,第一期員工持股計畫實施 。

2017 年,第五個產品“吸附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上市;第六個產品“23 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上市;ACYW135 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獲得印尼烏拉瑪委員會授予的清真證書。

2018 年 1 月,PCV13 臨床研究完成,4 月藥品註冊申請被受理且納入優先審評品種;2018 年 9 月,A 群 C 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獲得埃及進口註冊批件,納入埃及政府 EPI,當年實現向埃及出口供應780 萬劑。

2019 年進行公司戰略優化,明確“全面國際化、工業 4.0、進口取代”三大新戰略;2019 年 12 月 31 日,PCV13 上市註冊申請獲批。

2020 年 1 月 10 日,收到 PCV13《藥品註冊證書》;3 月 31 日,PCV13 首批產品獲得《生物製品批簽發證明》;4 月,PCV13 上市銷售,在國內開始接種;2020 年 6 月,二價 HPV 疫苗藥品註冊申請獲得受理;2020 年 6 月,與軍科院、艾博生物聯合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 mRNA 疫苗獲得臨床試驗批件,進入 I 期臨床試驗。

專訪 | 李雲春:以初心、匠心、愛心鑄造“世界的沃森

文 / 付華、一丁

“沃森人將秉承以匠心、致初心、獻愛心的精神,永續追求‘讓人人生而健康’的偉大使命。”2019年,在給全體沃森人的新春賀辭中,沃森生物董事長李雲春這樣闡述公司的企業文化。

如何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堅守初心、秉持匠心、昇華愛心?未來十年,將把一個什麼樣的沃森帶向世界舞臺?圍繞上述問題,李雲春向《預防界》闡述了自己的清醒認識和深刻思考。

“讓中國兒童,用上品質最好的疫苗”

記者:今年以來,隨著13價肺炎疫苗“沃安欣”的上市,我們看到沃森明顯進入了快車道,目前公司總市值已經超過800億。回首當年,您創立沃森的初心是什麼?到今天實現了嗎?

李雲春:這要從我們公司的名稱說起,為什麼叫沃森?這個名字取自詹姆斯·沃森,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者,他的這一發現,讓生命科學,從細胞時代進入到分子時代,對生命科學的發展居功至偉,我們以此表達對他的尊敬,對科學家的崇敬,另外也表明我們從事的行業為生命科學領域。

2001年,我下海創辦沃森。那時,想法非常簡單,就想研發出一支好疫苗。當時,疫苗行業還是處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期,各種各樣以謀取巨額利潤為目的的投資人和機構蜂擁而至,涉足疫苗行業。

“大幹快上”和利益驅動導致產品品質和技術滯後於行業發展,導致市場出現很多品質低劣的疫苗,湧現出很多對行業秩序不負責任的現象。我們幾個企業創始人是科班出身的,有自己的專業性和道德底線,對造出好產品有自信。或者說,我們有個簡單樸素的想法,就是研發出更多更好的疫苗,讓老百姓放心使用。

在昆明所時,常常有機會和國際同行交流,明顯感覺到他們看不起我們,說你們產品數量不行,品質不好,工藝太差。我一直有個願望希望爭口氣,讓中國兒童,用上品質最好的疫苗。

從研發技術開始,走向“技工貿”之路,用了十年時間,我們把沃森從純研發的小機構變成研產銷一體化公司,進入資本市場。到今天,應該說我們初步實現了初心,每年可以為中國兒童貢獻上億支優質疫苗。

記者:沃森顯然是一家有情懷、有追求的企業,而作為企業就必須注重經濟效益,尤其是上市公司,要為股東創造利潤。更好的品質也通常伴隨著更高的成本,你們如何平衡商業利潤與社會責任?

李雲春:好東西一定會有社會效益,也有經濟價值。尤其是,疫苗作為一種特殊藥品,有其重要的醫學價值,也與公共衛生安全和國家安全直接、密切相關,對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作為上市企業,我們更要看到,在符合企業發展財務指標的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貫徹《疫苗管理法》定位的疫苗的戰略性、公益性,我們也有足夠的信心,可以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良好的經濟效益才能有更多的資金投入研發,研發更多的疫苗,創造更多的社會效益,形成良性迴圈。

現在我們一類苗,是按照國家需要的剛性產能設計的。比如大家都很關注的白百破疫苗,供給壓力很大,去年才供給市場200萬劑,今年要供給2000萬,幾年後,可以供應7000萬劑,緩解供給壓力。

前一段時間,資本市場有聲音質疑沃森沒做新冠疫苗,這是個誤解。其實2月份接受採訪時,我就說我們要投一億在新冠疫苗上,而且不要國家一分錢資助。現在大家也看到我們澤潤生物的新冠疫苗研發項目。大疫當前,這時候我們應該盡社會責任,這點在我們價值觀上,寫得很清楚。

聚焦主業,技術驅動

記者:過去幾年,沃森進行戰略調整,從“大生物”產業佈局到重新聚焦疫苗主業。資本市場對此也有不同的聲音,現在回頭怎麼看沃森當時的佈局?

李雲春:的確,我們經歷了很多波折,但從業務發展角度,我認為並不激進。那時,就應該高杠杆、大投入。

我會憂慮疫苗行業的天花板。當時我認為,疫苗會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新型疫苗是我看到的行業未來,但當時,它是長期項目。怎麼維持這幾年發展、給資本市場交代,我選擇佈局管道。它能帶來短期收入和利潤,彌補報表,也為我們在血製品方向的發展,奠定基礎,我們是從戰略層面來考慮公司短中長期發展的。

但當時,我們低估了融資環境,現金流面臨危機,資金缺口在十億左右。

當時,只有血製品項目能賣出這個價格,所以我們斷臂自救,回收大筆資金。資金回流,也為我們日後包括13價肺炎疫苗,以及HPV等疫苗的研發投入,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和空間。

記者:作為一家民營疫苗企業,沃森有別于同行的核心優勢是什麼?下一步,在產品端,沃森還有那些重要佈局?

李雲春:從產業角度看,技術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這一點,和國內同行比,可能是排得比較靠前的。基於對技術研發趨勢的判斷,剛創業時,我們提出致力於疫苗產品的“升級換代”,到公司進入第二個十年,我們提出“進口替代”。技術人員創業的公司,比較注重技術,我們很關注未來技術的突破,甚至顛覆性技術的出現。我看好mRNA行業,已啟動了mRNA新冠疫苗的研發,也同時覆蓋了帶狀皰疹病毒疫苗,它肯定是未來的十大品種。

但從技術人員轉變成企業管理者,是有難度的。去年,我們也引入了執行團隊,全方位幫我們提升管理,打造部門體系,培養人才梯隊。

記者:疫苗是一個技術壁壘很高的行業,對人才的素質要求也很高。沃森怎麼解決選人用人和傳承的問題?如何建設人才梯隊?

李雲春:選人要同沃森的三觀高度一致,我希望員工把沃森當成事業平臺精神家園。

在技術人才上,我們的副總裁黃鎮有時會親自培養,很多同事從學校畢業就被招聘進來和他一起幹,最早就拿800塊,一步步成長到今天,有的已經走上高級管理崗位。我們很高興地看到,今天在沃森已經出現了一批“小黃鎮”,已逐步成長為公司的中堅力量,甚至可以說是中國疫苗產業的中堅力量。

我們想再幹五年到十年,把接力棒交到他們手上。這是一批真正有匠心和大國工匠精神的技術能手。最近,中央電視臺正在拍攝的《匠心智造》紀錄片聚焦了沃森,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記者:我們知道蓋茨基金會選擇沃森作為合作夥伴不僅是看中沃森的研發優勢,也看中公司的產業化能力。怎麼評價沃森的產業化能力?

李雲春:產業化能力,恰好是沃森的核心能力,也是沃森的比較優勢。

關於產業化水準,我是這樣看的,我們首先的一個目標是,產品的品質要達到國際標準,即FDA或歐盟的標準。第二,在生產工藝水準上,和國際先進國家相比肩,要看哪些地方有超越,哪些地方有後發優勢。第三,是看新項目的轉化效率和能力,建立高效體系,考慮性價比、控制成本,把項目從成果放大成中試規模再放大成大規模生產,這是沃森的強項。

沃森是蓋茨基金會在中國合作的唯一一家連續三次獲資金資助的民營疫苗企業。過去5年,持續資助我們的疫苗研發,絕非偶然。資助的錢不多,但背後邏輯也很清楚:他們認可沃森的創新疫苗研發實力和在疫苗上游研發、臨床研究、註冊和規模化生產等方面的綜合優勢。

記者:作為一家上市公司,財技也非常重要。從近幾年財報看,公司一直在降杠杆,目前負債率已經降到很低的水準,現金儲備也比較充裕。現階段,這些現金儲備將用在哪些方面?

李雲春:我們是技術背景出身,在研發創新上有原始衝動,但畢竟作為上市公司,也要考慮投資者短中長期的利益訴求,結合企業發展、監管合規,按照產業行業規律,在技術上進行合理探索,注重投入產出比。前瞻性的探索項目我們還會做,希望資本市場和投資者更有耐心,給我們時間,我們一定會給大家更多的驚喜。

記者:疫苗產業研發週期長,資本又比較急功近利。沃森已經經歷了十年和資本市場的博弈,現在怎麼看疫苗企業的特性和資本市場現狀之間的矛盾?

李雲春:疫苗行業具有高技術、高資金、高監管壁壘,它週期長,風險高,但也具有很高的醫學、商業和社會價值,怎麼讓投資人理解這個,是一個重要課題。

我們自己也要對資本市場有敬畏感,而不僅僅把它看做給錢工具。投資人有不同的種類,有追求價值偏好的,也有追求短期利益的,我們可以選擇認同價值投資、和我們偏好一致的投資人。

反過來,我們自己其實也在反思,公司投資項目將會更穩健,更有風險意識。

“未來十年,三分天下,沃森其一”

記者:我們看到“國際化”已成為公司未來的戰略發力點,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在疫苗研發領域將如何加強全球合作?同時,沃森正在哪些方面發力,以應對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和變化?

李雲春:未來十年,我們產品一定要全球佈局,包括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欠發達國家。後者有時要靠蓋茨這樣的慈善機構佈局和協作推進。通過和蓋茨基金會的合作,我們也成為了全人類健康事業的一部分,為全球各國尤其是為弱勢群體提供更好的公共衛生服務。

現在,我們主要在中間市場發展,同時也兼顧公益市場,探索在發達國家的產品。同時,我們也要引進國際先進技術人才,保障在創新品種上實現產品持續反覆運算。最終還是要保證品質,控制成本,這樣才有競爭力。

我們會分析全球這個行業未來的產業圖景,然後結合自身情況尋找我們的機會。像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我們的成品半成品都有往海外出口,也有原液出口到美國,這是中國疫苗產業的新突破,可以說現在的美國人民已經間接用上了沃森的疫苗。

記者:沃森生物對標哪個國際同行?怎麼看中國疫苗產業和國際巨頭之間的競爭和差距?

李雲春:現在,在行銷上,我們在學輝瑞,在品質標準和產業化上,我們會對標默克。HPV這個品種,基本上和他們走的是一個路線。

現在我們和國外可以在一兩個品種上並駕齊驅了,雖然在工藝、廠房設施上我們和國際大企業追趕的比較接近,軟體管理上,差距還大。追趕上先進藥企的步伐,還是我們下個十年的奮鬥目標。

如今,我們背靠中國大市場,又面對國際上的大機會,包括蓋茨基金會、世衛組織對我們的支援,還是有很大機會的。

記者:下一個十年,沃森的目標是什麼?將在哪些方面突破?

李雲春:這幾年,我曾在年會上,和員工定下下個十年的目標。我和他們說,未來十年,要和國際巨頭同場競技,還要爭名次,爭取三分天下,沃森其一。

設定大目標後,我們也在琢磨怎麼分解實現。我想到了幾個方法,第一,從產品上,要豐富產品管線。第二,在產品結構上,要緊緊瞄準未來十大疫苗品種,在這裡,沃森起碼要做到五個品種,通過研發或者外延式並購,把它們納入體系。

第三,在研發方面,未來三五年,沃森計畫在北上廣珠三角甚至北美、歐洲設置研發中心,招募培養國際化研發人才,在全球佈局產業化。

第四,我們管理組織建設也要跟上。未來,在資本市場,也不排除我們會去境外上市。

記者:放在大時代和醫藥產業座標,怎麼看待沃森的位置和未來?

李雲春:我們處在第二代疫苗人的末端,我的老師是曹逸雲、董德祥。當年董德祥老師從上海畢業後,就和他的老師顧方舟,去前蘇聯學習脊灰疫苗技術,學完就來到昆明,創立昆明所,一輩子就奉獻在這裡。現在,曹老和董老住在美國安度晚年,每年去美國開會,我都一定要去看望他們。

顧方舟先生、曹先生、董先生那代人的無私奉獻、孜孜以求的科學家精神令人敬重,一直在激勵我們,現在大家都知道,為了研製預防小兒麻痹的糖丸疫苗,顧先生用自己小孩做試驗,檢查是否有副作用,這也讓我們感觸頗深,也給了我們很多鼓舞,包括對人們健康的敬畏感。

同樣,在沃森,每支新的疫苗,都是先打到我們自己身上,這是精神師承,我覺得沒辜負老師和祖師爺顧先生。

沃森在時代坐標系下,不敢說濃墨重彩,至少添了磚加了瓦。要寫從2025年到2035年的中國疫苗產業史,應該有關於沃森的重要篇章。如今,我們也在努力培養第三代疫苗人。對沃森和中國疫苗業的未來,我充滿信心。就像我在Gavi大會上致辭中所說的那樣,我們將全力加快包括新冠病毒疫苗在內的新產品研發,以實際行動積極履行中國政府“向世界提供安全、有效、高品質的全球公共產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可及性和可擔負性作出貢獻”的承諾,為攜手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持續貢獻中國力量。



Topic: Press release summary Sectors: Daily News, BioTech, Healthcare & Pharm
https://www.acnnewswire.com
From the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Copyright © 2024 ACN Newswire. All rights reserved. A division of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Latest Press Releases
多元產品夯實核心競爭力 泛娛樂產品龍頭卡游擬赴港IPO  
Apr 23, 2024 15:20 HKT/SGT
大行花旗、瑞銀、高盛等持續看好復星國際聚焦主業戰略  
Apr 23, 2024 12:33 HKT/SGT
樂華娛樂集團收購頂尖虛擬偶像IP及A-SOUL女團,加速泛娛樂產業佈局  
Apr 22, 2024 21:01 HKT/SGT
中國生物製藥董事會主席及首席執行長近日連續增持公司股份合共750萬股  
Apr 22, 2024 19:16 HKT/SGT
Avance Clinical 在4月23日至25日波士頓世界孤兒藥物會議上展示臨床突出成績  
Apr 20, 2024 18:00 HKT/SGT
朝雲集團(06601.HK):穩健增長與高派息策略共驅,多家頭部券商給予增持評級  
Apr 19, 2024 10:24 HKT/SGT
標題:巨星傳奇:2023年IP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2.9%  
Apr 18, 2024 21:17 HKT/SGT
德事商務中心(TEC)2023年收入創新高  
Apr 18, 2024 10:01 HKT/SGT
PaySaxas啟動,提供全球支付,為進出口市場提供獨特解決方案  
Apr 18, 2024 00:43 HKT/SGT
品創控股入股杭州拜偲科 瞄準萬億電商市場  
Apr 17, 2024 19:18 HKT/SGT
更多新聞發布 >>
 Events:
More events >>
Copyright © 2024 ACN Newswire -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Home | About us | Services | Partners | Events | Login | Contact us | Cookies Policy | Privacy Policy | Disclaimer | Terms of Use | RSS
US: +1 214 890 4418 | China: +86 181 2376 3721 | Hong Kong: +852 8192 4922 | Singapore: +65 6549 7068 | Tokyo: +81 3 6859 8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