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한국어 | 日本語
2021年4月27日 13時10分
Share:
    

Source: Tokyo Forum
2050二氧化碳減排目標任務艱鉅 東京論壇2020推動全球公域治理

東京, 2021年4月27日 - (亞太商訊) - 1月25日,為期5天的"達沃斯議程"在線對話會拉開帷幕,這次對話會的焦點包括新冠病毒、氣候變化以及國際合作等。

近年來,為了遏制全球氣候變暖,各國攜手致力於碳減排和工作。中國政府在2020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 2021 年要抓好的八項重點任務中就包括"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其中,碳達峰是指碳排放規模達到峰值後逐步呈現趨勢性下滑的過程。而碳中和則意味著通過生態碳匯等方式,使二氧化碳的人為排放量和消除量相抵消,最終達到淨碳排放為零的效果。

不久前,由東京大學與韓國學術促進基金會奇才高等研究院(Chey Institute)合作發起的國際會議東京論壇2020,本次論壇發布了《全球公共管理權指數報告》這項重要的研究成果。 2030年是預測中的碳排放可控範圍的臨界點,如果在2030年之前沒有使得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多米諾"骨牌效應或許會引發生物多樣性變化及北極凍土、海冰中保有的碳釋放,從而使得抑制全球變暖的計劃失去控制。

東京大學於2020年8月成立了全球公共中心,中心以開發全球共享管理框架為目標,並在共同的知識框架下推動"全球公域"治理,揭露在本世界中葉實現碳中和發展目標的可能路徑,從而進一步為政策制定者和企業家組織、開展生產生活活動提供指導和建議。中心通過與多邊經濟體聯盟的方式,促進能源、糧食、資源流通和城市化進行等社會經濟系統的轉型。

在發展的初級階段,中心將與IFI和東京大學的相關部門以及海外組織一道,重點關注以下兩個核心問題。

制定全球公域管理框架:包括對全球公域概念的深入研究,通過關鍵社會經濟系統轉型方式,探求在碳排放臨界點前實現可持續社會的科學的路徑,以及該全球公域管理框架在達成這一目標中做出的貢獻。並通過國家之間的成效比較,刺激不同國際減排政策的辯論。

研究和促進循環經濟和糧食系統兩個領域的系統轉型:中心將通過國內外經濟體之間的聯盟寫作來推動系統的轉型。促進跨業務、跨民族、跨國家的決策者和經濟體達成一致的目標和行動計劃。

儘管合作的目標明確,但要達到目標仍有多座"大山"需要翻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前執行秘書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在出席東京論壇2020線上論壇時表示,全球低碳發展轉型還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同時也面臨著的巨大挑戰。實現減碳目標、降低碳排放量、促進傳統經濟轉型,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社會價值導向的體現。全球公域治理需要各方建立互信,共同對抗氣候變暖這一世界性命題。

聯繫信息:
網站: Tokyo Forum 2020 Online https://www.tokyoforum.tc.u-tokyo.ac.jp/en/
聯繫: Tokyo Forum Secretariat
Email: tokyo.forum@tc.u-tokyo.ac.jp

SOURCE: Tokyo Forum

Topic: Press release summary
Source: Tokyo Forum

Sectors: Environment, ESG, Alternative Energy
https://www.acnnewswire.com
From the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Copyright © 2024 ACN Newswire. All rights reserved. A division of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Tokyo Forum Related News
May 7, 2021 00:00 HKT/SGT
中国是促进碳中和的重要一年
May 7, 2021 00:00 HKT/SGT
中國是促進碳中和的重要一年
May 7, 2021 00:00 HKT/SGT
China Marks an Important Year of Promoting Carbon Neutrality
Apr 27, 2021 13:10 HKT/SGT
2050二氧化碳减排目标任务艰巨 东京论坛2020推动全球公域治理
Apr 27, 2021 13:00 HKT/SGT
“全球公域”东京论坛2020在线 拯救全球环境危机十年
More news >>
Copyright © 2024 ACN Newswire -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Home | About us | Services | Partners | Events | Login | Contact us | Cookies Policy | Privacy Policy | Disclaimer | Terms of Use | RSS
US: +1 214 890 4418 | China: +86 181 2376 3721 | Hong Kong: +852 8192 4922 | Singapore: +65 6549 7068 | Tokyo: +81 3 6859 8575